最美人间四月天,砥砺深耕行致远。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共同进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与实施路径,2024年4月24日—4月25日,温州市雷祖听名师工作室第8次活动在龙港市姜立夫小学举行,活动过程主要有领导致辞、课例展示、观点报告等环节。
龙港市骨干教师杨威力老师执教三年级《认识小数》,杨老师积极组织教学,采用超市购物的方式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进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杨老师通过数形结合,化抽象变直观,从中构建了整数分数、小数的联系,体会小数的含义。

瓯海区名师、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戴志远老师带领五年级的孩子共同探索《圆的周长》。本节课主要呈现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和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戴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间紧凑有序,有效突破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温州市名教师雷李桃老师执教《分数加减法》一课。雷老师通过九章算术上的一道古题引起了孩子们探究新知的兴趣。雷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整数、小数、分数运算的一致性。

温州市骨干教师杨海殴老师和六(1)班的孩子们带来课例《神奇的杨辉三角》。从学生阅读杨辉三角材料开始,在资料中了解谁最先提出杨辉三角,为什么叫杨辉三角,进而对什么是杨辉三角进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杨辉三角中藏的自然数列,三角形数,曲棍球棒数,正方形数,2的n次方数等。整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杨辉三角,激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市教坛中坚戴本琴老师和四(2)班的孩子为我们带来的《有趣的进制》。本节课从半斤八两这个成语引入,通过复习常用的十进制,提出十六进制是怎么样的呢?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十六进制的数位、计数单位,重点突破每一档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六进制中的10~15用什么表示,进而在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互换中感受进制带来的神奇,最后感受进制对科技生活的影响。整节课让孩子们在“算中学、学中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温州市教坛新秀李盛冰老师和五(3)班孩子向大家展示的课例《日晷》。由现在的计时工具钟表引出古人利用日晷计时。通过两个活动,带领孩子探究日晷的晷面特征,在第一个活动中,让孩子确定了古时的12时辰,进而在第二个活动中把12个时辰再细分,精确到刻。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了晷面的特征和古时计时的奥秘,古今对比,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励孩子留心生活,勇于创作。

温州市教坛新秀伍渊泼老师以一身古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从引人注目的腰带开始,巧妙地引入教学内容——《算筹》。伍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古代数学文化的深刻理解,激发了学生对这门古老学问的兴趣。他以解密算筹图的深刻含义作为课程的起点,点燃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卡,鼓励他们自主探索算筹的摆放方式,大胆进行猜测,直到彻底理解算筹图所表达的计算方法和内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这根小小的棒子所承载的悠久中国数学文化的重量。

温州市名师雷祖听老师以中国古代的著名典故《韩信点兵》为引子,结合中国古典诗词,带领学生在古诗的意境和典故的智慧中开启了一段数学探索之旅。雷老师首先鼓励学生从古诗中发现并尝试解决剩余问题,通过联系旧知识找公倍数的经验,熟练运用枚举法、筛选法等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再以寻找下一个符合要求的数把学生的探索推向下一个思考的高峰。这节课学生在解读和探索中领略到古人的深邃智慧,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课堂的最后,联系现在的信息技术贯穿古今,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变化,引起学生一声惊呼。


龙港市教坛新秀 方思思
《根植数学文化,培育核心素养》

温州市教坛新秀 白 雷
《韩信点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点滴思考》

瓯海区学科骨干 徐学蕾
《算筹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浙江省教坛新秀 卢 青
《链接古今智慧,深化时间与文化认知》
四位老师的观点报告,结合本次活动的具体课例,让“理念”与“案例”齐飞,深刻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受益匪浅。

龙港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朱小青老师指出,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所追求:追求课堂环节的简化,追求教学素材的简单,追求教学语言的简洁。同时要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一节课至少要让学生笑3次。

《小学数学教师》蒋徐巍主编为老师们带来专题讲座《小学数学教研文章写作杂谈》。蒋主编详细地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师》这本杂志的新动向和倡导联系实际追求平实的特点,以及封面人物投稿的要求,同时向老师们指出了几个投稿选题方向的建议,强调了投稿和写作的一些注意事项,老师们心中的困惑慢慢解开了。

特级教师陈加仓老师为这次活动做了深入的总结,针对写作陈特指出写作是为了深入思考,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研究;文章是做出来的,认真做才能出好文章。针对今天的主题,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拓展课的必要性,选材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让课堂变得更有趣。
每一次的活动都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高山仰止,方知才疏, 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工作室所有成员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之旅上,步履不停,一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