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王晓君2023 > 本市信息 > 创意赋能德育 “玩” 出成长新高度 ——记温州市王晓君“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创意赋能德育 “玩” 出成长新高度 ——记温州市王晓君“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浏览量:48|发表日期:2025-04-30|来自:温州市王晓君“名师送教”工作室

    为破解德育活动形式化难题,探索“润物无声”的育人新路径,2025年4月25日,温州市王晓君“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2次研修活动在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玩’出新,德育‘创’入心”为主题,聚焦破解德育形式化难题,探索“有温度冒热气”的育人路径。工作室成员与该校骨干班主任共赴这场“创意+实践”的德育盛宴。

【学员分享】多元案例展新思,跨界融合启心智

【什么都对组】

陈丽桦老师的《“育”见劳动美,遇见“心”成长》则通过校园劳动岗位体验,让德育与实践同频共振;红色主题案例中,黄荣婷老师的《红心向党·英雄城启航》带领学生追溯革命足迹。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期待孩子们带着这份对劳动的热爱,在未来的征途上,用勤劳的双手编织梦想,以蓬勃的心灵拥抱更广阔的天地!(平阳县水头镇第四小学 陈丽桦)】

【跨地域红色资源整合、AR技术及社会化成长仪式,创新打造“场景化+长效化”红色德育样本,实现革命精神与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 黄荣婷)】

【柒捌玖快乐小队】

吴莉莉老师的《“大手牵小手,一起去种树”班级亲子活动主题》,以亲子共植传递生态理念;黄爱修老师的《校园劳动者的“甜蜜回礼”》,用学生自制蜂蜜致敬后勤人员,让劳动教育充满温情。

【大手牵小手,家校社联动绿化一起走;小手拉大手,亲子时光助环保,深耕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阳县建兰学校 吴莉莉)】

【以“棒棒糖花”为载体,通过课堂故事、实拍视频启蒙认知,结合手工制作与赠花实践,融入劳动技能训练与情感互动,以创新场景和多维设计对低龄学生开展劳动感恩教育。(平阳县麻步镇中心小学 黄爱修)】

  【麦霸组】

赖馨楠老师的《跟着节气去劳动——芒种》,将农耕文化融入节气实践;黄灵敏老师的《“季”忆留“夏”——创作属于我们的毕业季》,以个性化毕业活动定格成长瞬间,实现劳动与生命教育的跨界融合。

【跟着节气去劳动,融中国节气于学生劳动教育,了解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在体验中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慢慢根植学生心里这颗节约的优良种子。(温州华和外国语学校 赖馨楠)】

【通过“心愿卡唤醒”“向日葵生长展区”“时光播种计划”等沉浸式活动,构建了跨越时空的德育场域,将抽象的成长教育物化为可感知的仪式,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班级归属感,又激发持续的生命力。(温州市瓯越小学 黄灵敏)】

【光点小队】

刘玲霞老师的篮球特色案例《“篮”不住“德”精彩》与周金兰老师的成长主题案例《启航新征程 共筑成长梦》,分别从体育精神和生涯规划角度,展现德育活动的创新蝶变。

【开展篮球相关的系列创新活动,以球育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悟团结,遵守规则。(温州市南汇小学 刘玲霞)】

【亮点是结合教育需求,突出可借鉴性、实操性与创新性:用“闯关打卡+游戏社交”重构新生适应性教育——将SEL技能拆解为16项行规挑战、7天时间管理任务和15人好友圈层,让一年级萌娃的“入学焦虑”秒变“成长勋章”!(温州市城南小学 周金兰)】

郑敏、蒋成洁、黄娟娟、卢悦等点评嘉宾,围绕“创新性、实效性、育人深度”展开专业剖析,肯定各组“以生为本”的设计思路,同时提出“加强家校协同”“深化情感共鸣”等优化建议,引发在场教师深度思考。

【德育活动避免重热闹轻实效,应兼具创新性与可操作性,让德育切实融入实践落地生根,与心共振。(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 郑敏)】

【做真真切切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活动在他们心中留下痕迹。(温州市谁信小学 蒋成洁)】

【优质教育创新需要具备三重属性——实践场域的真实性、情感共鸣的渗透性、学科整合的系统性。(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 黄娟娟)】

【紧扣德育核心,从目标、创新、效果与意义等维度深入剖析两份德育活动设计(平阳县水头镇实验小学 卢悦)】

【专家引领】解构德育活动创新密码

王晓君老师《德育活动创新,让孩子过不重复的教育生活》的专题讲座,如拨云见日,为与会者点亮了德育创新的灯塔。

讲座伊始,王晓君老师直击当前教育痛点,引用巴班斯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深刻指出“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重复!教师倦怠最大的问题就是重复!学生厌学最大的问题就是重复!”为具象化呈现重复的“残酷”,她借西西弗斯神话与吴刚伐桂神话隐喻:西西弗斯永无止境地推石上山,吴刚不断砍伐随砍随合的桂树,这种重复性劳动如同对教育的惩罚,消磨师生热情,桎梏教育活力。

“创新,才能吸引人;创新,才有条活路;创新,才能救助他人;创新,才能超越平庸。”王晓君老师以铿锵有力的话语点明创新之于教育的核心意义。她强调,优质教育应给予学生一个“无知”且值得期待的“前方”,教师需善用多元方法,为学生打造不重复的教育生活,让每一次德育活动都成为独特的成长体验,而非机械的流程重复。

如何让创新落地?王晓君老师提出前瞻性策略:一方面,为学生搭建高价值的“热闹”舞台,如通过校园各大节、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赋予学生情绪价值,使其在积极参与中实现精神飞扬;另一方面,秉持“校园需要安静,一呼一吸,一动一静,才是成长之道”的理念,追求动静结合的教育生态,让学生在身体安静时精神得以翱翔,在精神飞扬中反哺内心的宁静。她进一步指出,教育的本质是拓展思想、深化同理心、开阔视野,而非陷入僵化傲慢的模式,唯有如此,方能让德育真正触动心灵,助力学生成长。

本次活动既是一场教育智慧的深度碰撞,更是一次德育改革的躬身实践。相信在王晓君“名师送教”工作室的引领下,德育创新之花将在更多校园绽放,为学生带来充满惊喜与成长的教育生活,让德育真正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