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何丹2023 > 本市信息 > 山海问道,研路同行:温州市何丹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纪实

山海问道,研路同行:温州市何丹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纪实

浏览量:25|发表日期:2025-09-13|来自:

秋日清风,丹桂初绽,912日上午,经历了一个盛夏的沉淀与酝酿,温州市何丹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再度欢聚在龙港市新城实验幼儿园开展第十二次活动。这是一场阔别一个暑假后的重逢,现场洋溢着相逢的喜悦与热络的问候,更充满了对新知与成长的殷切期待。本次研修活动以“聚焦课题攻坚,赋能科研成长”为主线,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享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为工作室成员及龙港市内教师带来了一场科研方法与课程创新的思维盛宴,也为新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蓄满能量

 

上午的活动在三项专题汇报中紧凑而高效的展开。

龙港市新城实验幼儿园蔡雪茹老师通过《链式游戏:基于项目清单的户外自主游戏实践与研究》,从为何需要一场“链式”革命发问,基于儿童游戏需求与教师现实困惑出发,探讨如何通过项目清单这个脚手架结构化、项目化来提升游戏的教育价值。

 

苍南县马站镇第一幼儿园施春青老师以《“五构·三力”:未来乡村园“山海田城”课程新范式的构建研究》为题,从山海园所的现实背景与未来乡村教育发展出发,提出以“山海田城”为资源载体,通过五构联动、三力聚合的模式,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

 

温州市第二十八幼儿园郑雯文老师带来的《“好问题”支持幼儿深度游戏》,基于园所“好问题”项目的七年探索与思考,从儿童视角及实践困境持续深化细化“好问题”的创生策略与动态转化的路径研究,并计划通过深度游戏支持策略来实现儿童整体性发展。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温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陈素平对三项课题汇报进行了精准点评与指导,她充分肯定了三项课题的实践价值与创新意识,同时也从学理逻辑和研究路径上提出了优化建议。

 

午后阳光正好,研思热情不减。下午的活动在老师们热切的期待中拉开帷幕,陈素平老师带来了题为《基于核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行动》的专题讲座,紧紧围绕教师研究三大核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指导经验,为老师们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教师课题研究的实践路径。

 

一、研究始于真问题:选题的本质是“基于问题”

  在"基于问题"板块,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师研究选题的真谛:真正的研究始于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通过"五路径"方法发现、分析与提出问题,她特别强调选题的价值不在于创造新概念,而在于研究领域的选择、问题切入点的设计及实践载体的创新,标题拟定要简洁明了,直指核心。

 

二、成果成于慢功夫:生成的路径是零存整取

 关于研究成果的生成,陈老师用"零存整取"这一生动比喻,揭示了教师研究的实践路径,更像一个“学术储蓄”的过程。鼓励大家要做教育的有心人,通过小题何以大作以案为例,建议老师们注重平日里的"小调查、小反思、小观察",通过日常积累为最终的研究成果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理念极大地缓解了老师们对科研的畏难情绪,让研究变得可触可及。

 

三、提炼贵在抓本质:总结的关键在去伪存真

  在"去伪存真"的成果提炼环节,陈老师详细讲解了结题报告的撰写规范与要点。从拟好成果名称、明确问题提出,到研究过程的梳理、研究成果的总结,再到研究成效的反思,她系统性地分享了每个环节的操作要领,强调成果要回归研究初衷,确保标题框架符合逻辑,证据案例生动多样,实现学理分析的实质突破。

 

  整场讲座内容系统实用,案例丰富生动。陈老师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将复杂的科研方法转化为教师可理解、可操作的实践指南,为工作室成员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支持。

随后,主持人何丹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深入龙港市新城实验幼儿园,实地调研园所文化环境打造情况。何老师结合园所实际,从空间布局、氛围营造、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细致指导,针对现有环境优化提出具体建议,为幼儿园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氛围、打造特色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何丹老师做了深情总结。她感谢陈素平老师用基于问题、零存整取、去伪存真十二个字,为工作室成员们带来一场既有方法论高度又有实践操作性的科研盛宴。何老师勉励大家,要将今日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发现一个真问题开始,沉心静气,持续积累,在教学-研究的良性循环中实现专业的纵深发展。本次研修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老师们心中的科研热情,大家带着明晰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心,期待着在新学期的科研道路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